E9区创新工场前身是筹建于1982年的北京市双桥乳品厂,作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“2647”项目的北京支持单位,开启了改革开放中国奶业对外合作的进程。2015年2月,服务北京“四个中心”城市定位,在“文化双桥”战略定位下,转型为E9区创新工场。2017年12月E9区创新工场完成一期改造并开始运营,成为世界首家由乳品厂厂区改造形成的创意经济集聚区。
E9区创新工场以推动文化科技双向融合为产业定位,面向未来新经济、新业态,以平台化战略,配置生产要素,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,创新企业加速成长。园区总占地面积118亩,规划面积10万㎡,分二期改造,一期投入使用面积32000㎡。设立公共服务中心、企业总部基地、综合休闲中心、展览展示中心和文化科技融合中心五个功能区域,为北京文创和高科技打造“空间—内容—产业生态”的新“聚”场。
E9区创新工场聚焦数字文创、人工智能两大核心业态,重点引入文创、科技细分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和独角兽公司。截至2019年3月,园区一期项目入驻企业80余家,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,文化创意企业40余家,科技企业30余家,文化科技企业占比超过85%。
园区现为国家文创实验区重点园区,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副会长单位,北京市亚新体育手机版区文创实验区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单位,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校外实践基地,荣获第三届“文化产业学院奖”文化创新企业-最佳园区运营创新金奖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2019年3月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在E9区创新工场举行,作为北京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光明日报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北京电视台等2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来对E9区创新工场进行集中报道。
E9区创新工场通过平台化运营突破传统园区“二房东”经营模式,实现“一个平台、三种关联”:以E9区为产业平台实现存量空间活化、助推创新企业加速成长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园区改造与城市文脉传承、产业发展相结合,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;为入驻企业配置产、学、研、商、资等要素资源,建立“基础服务—基金投资—空间孵化—投后管理—应用场景”的合作模式,重点引入新经济独角兽高成长型企业;结合园区和企业新模式、新技术,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解决方案,主动打造人工智能高新技术集聚平台,成为助推传统国企转型升级的科技抓手和资源池。